來源:中國汽車報 進入12月以來,全國很多城市霧霾天氣頻繁光顧。12月7日,北京空氣重污染應急指揮部發布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12月8日~10日,北京首次啟動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之后的12月19日~22日,北京再次啟動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 霧霾襲城,多項監測數據分析結果顯示,機動車對污染物的“貢獻度”不小。而作為“排放大戶”的商用車減排任務更重。在綠色環保、節能低碳的呼聲日益高漲的當下,一大批純電動卡車逐漸“浮出水面”。 新能源汽車的熱度不斷升溫。今年以來,純電動商用車在低迷的市場中成為一個值得期待的亮點。日前,工信部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1月,我國純電動商用車生產3.09萬輛,同比增長18倍;1~11月純電動商用車累計產量9.01萬輛,同比增長11倍。 在商用車領域,純電動客車的發展風生水起,而純電動卡車則開始嶄露頭角。“在節能減排、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的大背景下,尤其是作為運輸工具的卡車,純電動是今后發展的一個方向。”西安蘭德新能源汽車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王佳在接受采訪時如此表示。 一大波純電動卡車項目相繼落成 江淮商用車研究院院長助理、總布置設計一部技術副總監李飛告訴記者,隨著排放升級帶來的傳統能源車購置成本增加,純電動和傳統能源車的經濟性差異正在縮小,無論是政策導向,還是企業自身而言,對于新能源都有強烈的需求。 近來,一批商用車企業的純電動卡車產業園相繼落成。...
發布時間:
2015
-
12
-
25
瀏覽次數:233
來源:中商情報網 2015年即將結束,在這一年中國家出臺了不限行、不限購等諸多新能源汽車優惠政策鼓勵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這些政策有力地促進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工信部數據顯示:前11個月,新能源汽車累計生產27.92萬輛,同比增長4倍。那么,在即將過去的一年中,到底有哪些新能源汽車政策發布呢? 兩部委:對電池涂料征收消費稅新能源電池除外 1月28日,為促進節能環保,經國務院批準,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自2015年2月1日起對電池、涂料征收消費稅,在生產、委托加工和進口環節征收。適用稅率均為4%。 對無汞原電池、金屬氫化物鎳蓄電池(又稱“氫鎳蓄電池”或“鎳氫蓄電池”)、鋰原電池、鋰離子蓄電池、太陽能電池、燃料電池和全釩液流電池免征消費稅。 2015年12月31日前對鉛蓄電池緩征消費稅;自2016年1月1日起,對鉛蓄電池按4%稅率征收消費稅。 科技部:將完善電動汽車動力系統體系和產業鏈 2月25日悉,科技部發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新能源汽車重點專項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計劃到2020年,建立起完善的電動汽車動力系統科技體系和產業鏈。 目前,以動力電氣化、結構輕量化、車輛智能化三大科技為核心的新能源汽車技術大變革正在進行當中。意見稿當中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新能源汽車重點專項實施方案》對電動汽車涉及的核心技術,如動力電池的單體比能量、驅動電機技術水平等涉及的具體參數提出了明確目...
發布時間:
2015
-
12
-
24
瀏覽次數:408
來源:第一電動網 [摘要]中國充電基礎設施發展的目標是到2020年,建成集中充換電站1.2萬座,分散充電樁480萬個,滿足全國500萬輛電動汽車充電需求。
發布時間:
2015
-
12
-
24
瀏覽次數:160
來源:北京日報 充電樁少、支付繁瑣、接口不統一,這些困擾新能源車主的難題有望集中得到破解。昨天,市發改委對外解讀《北京市新能源小客車公用充電設施投資建設管理辦法》。《辦法》規定,本市新建及改擴建的小區停車位要按照100%的比例規劃建設或預留充電樁安裝條件。此外,本市將嚴格要求所有充電樁支持銀聯卡支付,實現一卡通用。 2017年每5公里有充電樁 現在,行駛在北京的2.8萬輛新能源車中,小客車的數量已經超過了1.6萬輛。充電樁方面,設置在車主各自小區的充電樁數量超過1萬根,而分布在大型商圈、公共停車場、P+R停車場、高速公路服務區等場所的公用電樁,也已經建成300余處、約4000根。 這幾年,北京從里向外逐漸打造平均5公里服務半徑的公用充電樁網絡。2014年,中心城區建立起平均服務半徑5公里的公用充電網絡。今年,這張充電網又擴展到六環范圍內。 而《辦法》給北京定下了未來兩年的公用充電網絡格局。根據計劃,到2017年時全市范圍內要建成平均服務半徑5公里的公用充電網絡。屆時,新能源車主行駛在北京,平均每5公里就能找到公用充電樁。 與此同時,本市新建及改擴建各類建筑時,要按照以下指標配建充電樁或預留安裝條件:各類辦公大樓里,要按照配建停車位的25%規劃建設;商業類建筑及社會停車場庫要按照配建停車位的20%規劃建設;居住類建筑按照配建停車位的100%規劃建設;其他像醫院、學校、體育...
發布時間:
2015
-
12
-
24
瀏覽次數:268
來源:中國核電網 2015年12月3日,成都,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下稱“中國核動力院”)。一個鮮為人知卻能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已經在這里產生。 “核電能不能‘走出去’,最關鍵的,一個是軟件,一個是燃料,一個是關鍵設備。我們研發的CF系列燃料組件已經拿到了,以蒸汽發生器為代表的關鍵設備也已經國產化了。”中國核動力院院長羅琦在該院待客廳里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說。 現在,核電站最核心的技術——軟件——中國也同樣完全掌握,并躋身世界第一陣營。“華龍一號現在出口沒有被約束的對象。”羅琦說,這相當于華龍一號有了自己的“魂”。 這個“魂”,指的是由諸多核電設計與分析軟件組成的軟件包NESTOR。NESTOR軟件包由代表著整個中國核工業實力的中核集團統一負責,由中國核動力院牽頭,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中核武漢核電運行技術有限公司等單位參與共同完成的。 “軟件是核心技術,是參與海外競爭的核心焦點。”羅琦說,“只有掌握了核電站的設計和分析軟件,你才能真正掌握這個項目的技術,不然就僅僅是組裝和翻版。” “一流的生產裝備為什么造不出一流的設備?” 中國核動力院副院長吳琳回顧道:“核動力院1965年正式建院……是中國唯一集核反應堆工程研究、設計、試驗、運行和小批量生產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科研基地。盡管中國已經有了30多年的核電建設歷史,目前在運行和在建的核電機組分別高達20多臺,“中國...
發布時間:
2015
-
12
-
23
瀏覽次數:245